角頭間 |十八丁環境教室 |打造社區公共空間 | Kaktao46 | Kuala Sepetang, Malaysia
角頭間 | Kaktao 46
十八丁環境教室
教你用不同的角度觀看建築 | 體驗空間
十八丁是一座靠近(霹靂州)太平的百年漁港,
因附近富有紅樹林、炭窯、海產養殖場、螢火蟲與各種乘船出海的導覽而聞名。
這個逐漸漸興盛的生態旅遊樂園雖然為當地社區帶來了不少經濟來源,
卻也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
社區人文生態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因此變成了十八丁最重要的考量。
在社區營造這一方面,经由UCSI建築系講師張集強與十八丁區州議員蔡依霖的努力合作下,
成功打造了十八丁第一間環境教室,名為“角頭間”。
不僅在舊房子與新建築的環境下,培養出了一個新的空間,
也同時讓過港的居民及學生受惠。
也同時讓過港的居民及學生受惠。
環境,建築與人的關系。
角頭間的改造在(臺灣中原大學)陳宣誠老師的帶領與幫助下,
角頭間的改造在(臺灣中原大學)陳宣誠老師的帶領與幫助下,
通過了來自臺灣中原大學的30名建築系學生,
以及USCI的20名建築系學生在3個星期內具體化了出來。
一間過港老房子在大家的努力下創造出了新的感官和價值觀。
以及USCI的20名建築系學生在3個星期內具體化了出來。
一間過港老房子在大家的努力下創造出了新的感官和價值觀。
角頭間的設計在我的觀點而言好比說是“以人為本”的設計。
這意味著設計本身必須考慮可持續性、綠色環保等因素,
同時設計還必須尊重個人感官,這不僅僅是指視覺上的,
還包括個了使用者的經歷與情緒反應等綜合因素。
角頭間被打造為社區公共空間,房子的前方為兒童圖書館兼課室,中間為兒童庭院與遊樂園,樓上則改成民宿,以招待未來來自各地的學者、藝術家及背包客等。
漁村的建築特征與都市不同,
因此角頭間的設計考量了當地不同的環境與建築材料。
雪白的蛤殼布滿地上,搭上由船越洋過來的木板再加上十八丁的紅樹,
制造出了當地特有的建築空間,更使之融入當地環境。
角頭間大多數的細節都是經由學生們的身體力行,一點一滴累積而成。
不同的建築與設計文化造就了這個非一般的環境教室。
前方的圖書館兼教室連接着這個戶外小庭園,宛如“綠脈”由外至內延伸,
內外綠化相互緊扣,日光和自然風滲透室內,賦予了這個建築空間非一般的生命力。
內外綠化相互緊扣,日光和自然風滲透室內,賦予了這個建築空間非一般的生命力。
有趣的設計不仅引領出了另一種體驗,更成為了十八丁孩子們的遊樂天堂。
角頭間環境教室的創造也引用了周圍的建築與景觀特色,
透過各種不同層次的平臺帶領參觀者觀賞不一樣的十八丁。
樓上的設計充分地利用了現有的空間,打造出了一個可以容納至少12個人的民宿。
民宿大多由木板建築而成,因主要的結構依然保留,所以鐵柱被加入以加強民宿的穩定性。
樓上的區域誇分為左中右三側,左右為民宿,中間位浴室 。
創建角頭間的主要目是為了提供一個社區公共空間,讓使用者感受並幫助促進當地的生態、人文及社區建設,因此民宿的室內采用了自然採光與通風系統。
这不僅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應而已,也是生活方式的寫照。角頭間反映出了十八丁的生活環境,更是展現出了當地生活的『舞臺』。
角頭間 其中一個特別之處,
是在民宿旁的陽臺中設計一條小型滑梯,打造零壓力環境。
角頭間 的每一個小角落都充滿著大家的回憶,每一個細節都能讓人感覺到溫暖。
很感動有幸能參與這個社區建設活動。
有興趣加入的朋友可以 Facebook 鏈接 角頭間 Kaktao 46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