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谷 | 雙溪毛糯麻風院 | 一個比出生地更重要的家 | Sungai Buloh Leprosy Settlement | Malaysia
希望之谷|雙溪毛糯麻風
歷史的見證,希望的起點,一個比出生地更重要的家。
對於很多人來說,小時候的我們都會畫出一間小屋子。
屋子的正中央一定會有一個門,左右還會有兩扇窗,背景是藍藍的天,綠油油的草地。
小時候的憧憬,對於長大後的我們似乎早已變化。
‘希望之谷’雖然是一間間小房子形成的聚落,但是卻對雙溪毛糯麻風病人意義非凡.
建於1926年的英殖民時期的雙溪毛糯麻風院不僅是馬來西亞古跡保留地,
更為世界第二大麻瘋病院。經歷了80多年歲月的洗禮,
雙溪毛糯麻風院現在轉型為國家麻瘋病控制中心。
好景不長,於2007年,政府批準瑪拉工藝大學發展該地段,導致東院地段的房子被拆除,破壞了具有歷史性、社會性意義及建築價值的建築物。
近年來,雙溪毛糯麻風病院再度傳出拆除危機,維權組織也因而發起網上請願,呼籲民眾踴躍參與聯署,以拯救這片具有文化和歷史價值的院區。身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我們也致力幫忙,至少讓自己多了解這個地方,借此鼓勵其他朋友。
據了解,「希望之谷」 的名字由來是因為麻風院的建成給這些病人帶來了康復的希望。
與其說雙溪毛糯麻風院是一個病院園區,它更像是一個隔世的小村莊。
住在這裏的雖然多數是麻瘋病康復者,而伴隨在這裏的是寧靜的大自然。
匆匆流去的歲月給這些建築物留下了痕跡,木板上呈現出的是綠意黯然的色調,仿佛和周遭的大自然合為一體。 希望之谷曾經容納了高達2000多人,在人口的不斷增加之下,最後病院範圍也歲至擴充,總佔地570英畝,成為了繼菲律賓之後世界第二大的麻瘋病院。
這裏的麻瘋病康復者自食其力,親力親為,用他們的汗水換來自己額外的生活費。
幾十年下來, 雙溪毛糯麻風院 慢慢轉型成了如今的植物種植與零售區。
這裏的植物不僅是麻瘋病康復者的心血,更成為了這裏的‘特產’,一棵棵充滿人情味的新生命。
走在這個小村落裏,不僅有許多古英式風格建築的房子外,最引人註目的莫過於屋外的小花園,還有一個又一個有故事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很慶幸在這次的拜訪中,我們遇見了風趣又活潑的林奶奶。她熱情的招待我們到她家就坐,陪她聊天,了解這裏的一切和她的故事。
林奶奶的生活不像我們現在那麼舒適。對於每個人來說,或許我們都會有轟轟烈烈的夢想與願望。一個人努力的對抗病魔那麼多年,子女又在異鄉,或許對於她來說,卻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翻著她的像冊,一段段屬於他的回憶湧現,我們看到了她的過去,卻體驗不了她的生活。從病痛中熬過來的林奶奶,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雖然政府每一個月都會賦予他們生活上的津貼,其他的組織也會補給他們夥食幹糧,
然而對於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不就是那溫暖的陪伴。
所以,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空也可以去探望他們哦!
精神上的幫助多過於一切,物資上的話,或許你們家的故事或者土產也不錯哦!
這裏的基本設施在當時可說應有盡有,在建築方面除了設有病患居住的家,也有會館及茶室。院內還曾經開設過學校或監獄,更還發行過流動的錢幣(代幣),這裏完全是一個小國家!林奶奶還告訴我們,過去人口較多時,這裏每個星期都會有定期的娛樂活動,像是每個星期四在大眾禮堂會有電影播放,甚至還會有‘funfair’ 等。
這裏每個周末都會開放導覽參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更多詳情
臉書鏈接:Preserving the Legacy of Valley of Hope 走进希望之谷 Valley Of Hope Sungai Buloh
Comments
Post a Comment